新聞標題:霧霾鎖京城

新聞標題:霧霾鎖京城

發布日期: 20111113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工商時報記者黃欣報導

 

霧鎖京城的戲碼近年來愈來愈常上演,但官方公布的空氣品質數據卻是逐年轉優,引起民眾質疑。追根究柢,北京的空氣品質監測並未跟進世衛組織標準,將汽車排放氣體、燃煤等造成的PM2.5細顆粒污染納入空污數值中,為了經濟發展,北京民眾只好賠上健康。

今年10月以來,包括京津冀、遼寧、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都出現多日的大範圍霧霾天氣。其中又以北京的情況最為嚴重,甚至一度出現能見度不足50公尺,使得北京機場航班全面停飛,空中交通大亂,民怨四起。

許多北京人都開始問,霧霾氣候一年比一年嚴重,怎麼官方環境監測數據卻顯示天氣愈來愈晴朗?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資料,北京市的空氣品質逐年改善,達到二級或優於二級的天數逐年增加,截至去年,1年已有286天「好空氣」。

 

是霧?還是空污?

近日中國網路紛紛轉載一則消息: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在10238時播報的空氣品質指數指出,北京地區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407,空氣品質有毒害。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其直徑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20分之1。而同期北京環保局及空氣品質監測部門的資料,顯示是「輕度污染」。

111日上午時段來說,美國大使館監測資料顯示,PM2.5懸浮顆粒每小時基本值在每立方公尺250微克以上,結論是空氣污染已達「危險」。但北京市環保局的資料顯示,截至11112時,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為132,仍屬「輕度污染」。

北京民眾對環保局數據的質疑鋪天蓋地,逼的北京市環保局發言人不得不跳出來解釋,坦承北京的可吸入顆粒物仍高於中國國家水準,但對於監測PM2.5的數據,北京市仍不願意公佈。

一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內部人士指出,由於中國對一天的空氣質量數據必須歷經監測、分析,然後上報,最後才能公佈和查詢,這樣的「時間差」,往往公佈的數值會和民眾對當天空氣品質的感受不符。

根據中國現行的空氣質量評價系統(API)中,僅監測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即PM10)的濃度,而並沒有將標準細化到目前國際通用的PM2.5。而造成霧霾天候的罪魁禍首往往是PM2.5的細顆粒物,一般來說,PM2.5的細顆粒物則主要來自揮發性有機物,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汽車排放氣體、燃煤等。

 

環保與經濟難抗衡

尤其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占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一半以上。根據研究,PM2.5由於顆粒更小、主要以氣態存在,不容易被呼吸道所阻擋,進入人體內部更深,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亦有大量研究表明,灰霾天氣的根本原因就是PM2.5污染造成的。

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監測PM2.5指標。而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新「空氣品質準則」後,很多國家已根據各自環境空氣污染特徵和社會經濟技術水準,將PM2.5標準納入空氣品質的監測範圍中。

但中國API評估僅依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濃度3個指標,以進行優、良、輕微污染、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等分級,卻未將PM2.5納入監測,確實弔詭。

事實上,空氣品質的改善和經濟發展可說在天平的兩頭。隨著中國城市汽車的逐漸增多,用電量急劇增加,以及城鎮化的繼續擴大,PM2.5指標的繼續惡化顯而易見。要維持經濟發展,糟糕的空氣品質短期根本難有改善,因此北京市寧可選擇不公佈這些數據。

Posted on 星期一, 十一月 14th, 2011 at 16:25:58 and is filed under 5-2.新聞-空氣污染.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