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研究基礎架構協助解決空氣品質問題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05.14~2012.05.20

發布單位:環保署

歐洲各研究基礎架構協助解決空氣品質問題

2013年歐盟執委會重新檢討空氣政策,以找出改善空氣品質的方法。在提升空氣品質與氣候行動前線研究之主題下,科學界、政界與業界代表日前群聚布魯塞爾,此次小組討論是64日至7日登場之「2013年綠色週」的官方附屬活動。專家認為從科學角度來看,環境空氣品質指令的修訂可讓歐洲訂定更佳的標準,其修法目標是將PM2.5的細懸浮微粒濃度自2013年起訂為20μg/m32020年時強制實施。科學家也建議管制苯芘(benzo(a)pyrene),並依現有目標值訂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地表臭氧限值。專家指出,要達成持久長期的氣膠特性觀察,需要許多現地及地面遠距感測站一起配合衛星觀測,唯有泛歐的大氣觀測研究基礎架構才能協調及支持長期高品質的洲規模觀測,這些架構將在科學界扮演關鍵角色,協助建立與資助各國無法獨力完成的大型計畫。

 

北極理事會達成永續發展與氣候行動相關協議

北極理事會8個會員國的部長與北極原住民代表,日前開會宣布共同願景聲明,要讓北極未來發展成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區域」,同時簽署具法律強制效力的「北極海洋漏油準備與回應合作協議」,為改善漏油危機發生時的因應程序提供合作平台。此次會議中,各國部長收到3份有關北極環境變化的報告:北極生物多樣性評估、北極海洋環境保護回顧、北極海洋酸化評估。與會人士亦簽署基努那宣言(Kiruna Declaration),確認8國將共同合作並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聯手,在2015年前達成一個議定書,或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與會部長也同意敦促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儘快採取行動,逐漸減少氫氟碳化物的生產與使用。另外也決定成立專責小組開發行動方案,達成北極黑炭與甲烷減排的目的,並在2015年部長會議中報告進度。此外,有鑑於北極暖化速度超過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環保團體對此次會議未能針對短壽命氣候污染物通過應對措施感到失望。

 

美國環保署發布新環境正義指引文件

美國環保署(EPA)日前發布2份文件說明如何將環境正義規定納入其許可過程中。標題分別為「EPA為促進負擔過重社區有意義地參與許可過程所採取的行動」及「EPA許可申請者之可靠做法:促使鄰近社區參與許可過程之途徑」,此2份文件為EPA「環境正義計畫2014」的一部分,此計畫訂有將環境正義考量納入EPA所有許可過程的目標。環境正義尋求減少少數、低收入及原住民等以往在許可過程中代表性不足族群所面臨的障礙。EPA指出,新文件並未改變任何法律規定。「可靠做法」(Promising Practices)文件用意在於鼓勵許可申請者策略性規劃及強化其向外尋求負擔過重社區參與許可過程的努力,而「EPA行動」文件則是要鼓勵提高EPA許可過程的透明度及一致性,並以增加負擔過重社區有意義地參與為目的。

 

綠色財政改革可為歐盟創造工作機會與刺激創新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一系列研究探討受目前金融危機影響的歐盟4國其財政改革潛力,發現提高某些稅率並停止補助有害環境的產品及服務,將其獲利用來減輕就業與投資的財稅負擔,則可刺激經濟成長。環境財政改革(Environmental fiscal reform)可透過減低所得稅與公司稅等勞工與投資課稅,轉嫁稅賦至有害環境的商品與服務的生產及消費,另一特色是移除有害補助,如化石燃料補助,節省的收益可用來促進再生能源與資源效率技術。近期葡萄牙所提財政改革提議獲正面迴響,是EEA最新分析的國家。葡萄牙在1990年代晚期是環境稅比例占GDP最高的歐盟國,利用目前在其他歐盟國實施的環境稅方法,葡萄牙可恢復此狀況,並增加30億歐元收益。選項包括對柴油和汽油車同等徵稅、對飲料包裝、購物袋和殺蟲劑等多種商品引進新稅、航空稅、重型貨車空污稅、老舊水力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的專利權稅。

 

英國溫室氣體申報新法將為廢棄物業帶來機會

英國環境食品及鄉村事務部(Defra)指出,廢棄物不掩埋並將之轉至廢棄物能源化設施可降低直接碳排放近90%,積極主動的廢棄物公司將可藉由幫助客戶申報溫室氣體排放量證明其可直接量化的碳減量,受益於英國即將公布的新溫室氣體申報法規。而已提供許多垃圾掩埋轉移選項的廢棄物公司,將有機會使用碳和溫室氣體減量資料來推銷這些選項。譬如Defra指出將食物廢棄物自掩埋轉移至厭氧消化設施以生產沼氣,直接碳節省可超過96%,尚不包括使用沼氣發電抵銷化石燃料能源所帶來的碳節省。若將原本要運往掩埋場的廢棄物做為堆肥,可省下近99%的相關碳排放。2011年環境管理與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的調查顯示,約70%受訪公司確認溫室氣體申報能提供成本節省。

 

以色列研究指全球暖化加速西尼羅河病毒傳播

以色列新研究指出,全球暖化趨勢對西尼羅河病毒傳播到歐洲和其周邊國家從未出現這種疾病的新地區有顯著影響。歐盟所屬歐洲疾病防治中心所委託的研究發現,氣溫上升比濕度對疾病傳播的貢獻更為可觀,而雨量效果則無法定論。研究人員指出,本次研究結果為暖化會提高蚊媒或其他溫度敏感病媒疾病的爆發又新增1項證明,此類跡象已在全球各地持續出現。西尼羅河病毒是由反覆叮咬感染禽鳥的蚊子傳播,其對人類的潛在威脅是有可能造成不可修復的腦損害,甚或罹患腦炎或腦膜炎而死亡。這份研究檢視歐洲和西尼羅河周邊國家的每天溫度、濕度和降雨量資料與該病毒發病率間的關聯。科學家指出,考慮到歐洲近年來出現的上升氣溫,這些研究結果顯得相當重要。

 

荷蘭研究運用創新地景設計為污染場址去污

都市化和工業化造成土地污染,產生健康與環境問題,需徹底修復以防止污染物滲入地下水或累積於糧食作物。創新的「植物修復法」(phytoremediation)利用植物幫污染環境除污,提供具成本效益且友善環境的解決方法。荷蘭研究人員於阿姆斯特丹北部布克斯羅特漢(Buiksloterham) 1處污染受損的工業區,測試植物修復法的可行性。將此區改造為住商混合中心的計畫目前因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而受限,因此研究人員為布克斯羅特漢打造地景設計,選擇植物改造公共空間並兼具成效與美感。所選植物群將集體分解重金屬污染物並留至植物組織內,避免其在土壤中遷移,未能被分解的污染物則可隨採收植物體移除場址之外。土壤報告與預估時間表顯示,清除該處某些嚴重污染區域會與預定都市發展時間表衝突。創新解決方式可將嚴重污染的土壤運至運河駁船,形成「漂浮花園(floating gardens)」,或移至路邊做為綠色街景,同時一邊進行長期的植物修復法。

 

國際氣候變遷談判出現新主張

過去幾年國際間的氣候高峰會一再無法達成具有約束力的條約,然而現在似乎出現了1項新主張。日前在波昂舉行的國際會議,美國建議與其強制各國接受同一架構,應讓各國決定自己要如何解決問題,再協助各國達成目標。美國談判代表建議應讓各國訂定自己的計畫,如此可以鼓勵各國走向談判桌,但並須在2015年全球氣候會議前幾個月先提出初步計畫,以便有時間進行檢討、搜集各方意見與進行修正。美國談判代表認為其想法已經開始獲得支持,如世銀已展開類似計畫,成立「市場推出預備夥伴計畫」以協助各國儘速達成碳排放目標,此計畫將提供補助金與技術協助來激勵集體創新與發展能快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導向工具,16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與巴西已簽署成為「執行國」,而最先進的國家可成為「贊助國」並根據經驗來提供支援。

 

專家指出新環境教育有益大眾

專家指出,19801990年代美國環境教育做得並不好,伴隨環境這個詞則通常被認為對工業、農業或整體進步是負面的,應該恢復「環境」一詞真正的含義,它是所有人居住的空間及仰賴的無窮供應者。環境教育的第一步是要讓孩童走入戶外的自然環境。研究已指出兒童期肥胖、注意力不足症、低維他命D及近視等皆與缺乏戶外活動時間有關,一旦孩子走入戶外,就能置身地方本位教育,即學生應先認識他們最為熟悉的環境與生活的地方。新環境教育另一指導原則是探問(inquiry),探問學習教導孩童如何思考,而非該思考什麼。當學生以科學的角度審視環境尋求問題的答案時,探問學習能強化研究、觀察及分析性思考能力。另外,環境教育並非指課外課程,而是所有傳統科目都可以環境為教室或模型,環境課程的設計符合州和國家課程標準,且研究指出戶外學習能提升核心科目的整體成績,即使教室內的環境教育都能帶來巨大利益。

 

都市建物綠化可降低噪音污染

最新調查顯示,建物屋頂綠化有明顯降低都會環境中來自道路交通噪音的潛力。屋頂與建物外牆搭配適合植物生長的材質進行綠化,可以軟化都市環境,減低噪音音量,至於堅硬的人造材質則較會放大交通噪音。研究人員測試綠化屋項、綠化建築外牆及平屋頂邊緣低植被隔板降低交通噪音傳入建物中庭的效果,結果顯示綠化屋頂效果最佳,某些特定形狀的屋頂甚至可以降低7.5分貝的噪音;綠化建築物外牆降低噪音效果稍差,且須視建物靠路邊牆材質而定,磚塊愈硬的庭院噪音降得愈多;屋頂邊緣植被隔板只有當隔板本身是吸附型材質而非堅硬材質才有效,若能搭配綠化屋頂或綠化外牆,降低噪音的效果最佳。研究人員表示,建物綠化也可以降低來自包括空調等其他噪音來源。建物外表種植植物對環保的其他好處,包括可吸收二氧化碳、提升空氣品質、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提升都會生物多樣性、以及讓街道與建物景觀更具魅力等。

Posted on 星期三, 六月 26th, 2013 at 15:57:38 and is filed under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