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一月 2nd, 2013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04~2012.12.10)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04~2012.12.10

發布單位:環保署

亞洲開發中國家空氣品質將再度惡化

過去10年亞洲城市空氣品質的改善已呈現停滯,其微粒污染程度已回復到2000年時的水準,且在許多城市持續上升之中。Clean Air Asia 組織發布的資料顯示,開發中亞洲區域城市中,70%已不符世界衛生組織(WHO)最寬鬆的過渡期PM10目標70μg/m3WHO將其污染指引標準設定為20μg/m3,但有相當多亞洲城市該值已超過100μg/m3。亞洲城市中PM2.5PM10中所占比率約為75%,遠比全球其它已開發地區來得高(約50%)。亞洲的PM10水平似乎從2008/2009年後又開始持續上揚,而PM2.5PM10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PM2.5數值應該也會上升。此外,二氧化硫也是次級PM10的前趨物,過去20年間,其數量減少對於PM10數量的減少產生了正面的作用。在未來的20年,亞洲城市人口估計將增加11億,因此空氣污染將成為重要課題。

 

聯合國多哈氣候會議達成多項決議

聯合國多哈(Doha)氣候會議日前閉幕,達成的重要決議包括:展延京都議定書效期,第2承諾期自201311日開始,長達8年,此議定書的3項市場機制一併展延;各國同意致力達成在2020年起涵蓋所有國家的全球氣候變遷協議,並於2015年通過,及在2020年前找出擴大現有減排承諾的方式,使全球升溫維持在攝氏2度以下。協議部分應於2014年底前完成,使20155月前能完成初稿;認可韓國為綠色氣候基金所在地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導的集團主持氣候科技中心;各國已推出有力程序,將重新檢討長期氣溫目標。檢討將於2013年開始至2015年結束,以瞭解氣候變遷威脅的進展及是否應採取更多行動;各國同意工作計畫,進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下新市場機制的研擬,及發展架構以認可UNFCCC外建立的機制,如國家管理機制或雙邊補償計畫等。

 

UNEP發布量測朝向包容性綠色經濟進展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日前發布「量測朝向包容性綠色經濟進展」報告,提供各國以指標來量測朝向包容性、高資源效率綠色經濟的實用指引,並支援評估人類幸福及生活品質的新國家政策。此報告將提供「量測我們所要的未來(Measuring the Future We Want)」會議作參考,該會議是為回應Rio+20採行綠色經濟措施的呼籲,也是擴大現有並在國家層級創造新估量工具及措施的第一步。指標可用在政策干預的所有階段:從辨識關鍵環境議題、評估政策選項的潛在成本及成效,至瞭解那些投資可產生最大的環境、社會及經濟回饋和政策對人類幸福及平等所造成的影響等。報告詳列指標包括:環境議題及目標的指標,如碳排量及再生能源比例等;政策干預的指標,如綠色研發投資、綠色採購等;及政策對幸福及平等影響的指標,如就業率、總自然資源庫存價值等。

 

WindMade集團將擴大推出總括性再生能源標章

使用再生能源的企業將可使用新國際標章計畫,來證明其綠色作為。WindMade風能產品標章將擴大推出1個使用任何型式再生能源企業皆可使用的國際標章。該集團於杜哈聯合國氣候峰會的非正式會議中,宣布明年啟動新標章制度,並將於明年5月公布新標準,9月將有第1批業者實施新制,已有眾多知名公司表示有意申請標章。新標章將讓使用風能、太陽能、地熱、水力和生質能源等再生能源的業者,向顧客與關係利益者展現其支持乾淨能源並在作業過程中減碳。使企業使用再生能源資訊透明的消費者標章是雙贏主張,目前已有WindMade,集團正著手進行總括性的再生能源標章如RenewablesMadeGreenMade,後續將著眼於特定能源標章如SolarMadeBiomassMade

 

提供更多資訊和訓練有助推廣公共綠色採購

綠色公共採購(Green Public Procurement, GPP)是歐盟會員國各公部門,為確保所採購的商品或服務,產生最小環境影響所使用的志願性程序。研究對義大利3個地區156位負責採購的環境經理人員作調查,發現公部門若對GPP計畫或工具了解越深,就越可能採用GPP,並將環境考量納入商品及服務標案中。管轄範圍大小亦會影響GPP執行,因為小的組織無法僱用全職熟悉GPP的採購人員,而外部專家的協助亦有助於GPP作業的推展。另外,亦發現是否通過ISO 14001GPP的執行無關,雖然兩者可以並行不悖,可能因為兩者被視為處理環境議題的不同系統,資源往往只能投入其中之一。結論是,官員若對綠色採購更了解,就更能採行GPP,因此提供更多技術、法律及經濟上綠色採購的相關資訊及訓練計畫,應是推廣GPP的一種有效策略。

 

挪威宣布資助越南進行第2REDD計畫

挪威日前於多哈氣候會議(COP18)周邊會議中,與聯合國簽定3,000萬美元的融資協議,將資助「聯合國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UN-REDD)國家計畫在越南第2(2012-2015)的實施。越南是該計畫試行國家之一,過去4年在許多領域的準備工作處於領導地位,如發展公平的REDD+利益分配系統、強力召集利益關係者進行參與森林監測及確保原住民等依賴森林為生團體的同意等。該計畫第1期的實施,已使越南森林覆蓋面積自1990年的27%上升至目前40%。如今越南再與挪威簽定概略性聯合宣言,正式認可越南在2020年前,將自農業與鄉村發展部門減少20%排放量的計畫,也突顯越南持續擬定政策對抗毀林並使全國森林覆蓋面積在2020年前增加至45%UN-REDD目前在全球已有46個夥伴國家,擁有超過全球半數以上的森林。

 

美國將66種珊瑚礁納入聯邦法保護

全球氣候暖化、疾病及海水酸化,造成美國海域內的許多珊瑚面臨滅絕危險。因此,美國政府將66種珊瑚列為「瀕危物種法」下必須受保護的物種,在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建議下,有12種被列為「瀕臨絕種」(endangered),另有54種被列為「深受威脅」(threatened)。在66種珊瑚中,有7種生活在佛羅里達及加勒比亞海域,另外59種生活在太平洋(包括夏威夷)。NOAA的專家指出,健康的珊瑚不但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也是生物學上最具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導致珊瑚銳減的原因有許多,大部分皆與溫室氣體的排放及氣候變遷有關,但如能降低地方性的壓力因子也有助於珊瑚的復生。

 

研究指出中國大陸PM2.5減量計畫忽視的3個部分

中國大陸於2011年採取逐步淘汰燃煤電廠等一系列積極計畫,估計將可從道路交通及電力供應部門實現PM2.5及其前驅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大幅減排。但研究人員認為仍有3個未受管制的部分,可能會影響北京、上海及廣州等超級大都會持續符合PM2.5標準目標的進展。(一)農業及非農業NH3 排放:農業部門NH3 排放(主要來自施用動物糞肥及肥料)特別有問題;而非農業NH3 源頭(如燃煤、垃圾焚化等)複雜類型的測定亦不明朗。(二)民用航空排放的PM2.5及其前驅物:未來4~5年中國機場總數將達220座,飛航燃油消耗量及其衍生物都將增加,此外污染物將不成比例集中在北京、上海及廣州3大最繁忙機場。(三)道路交通的非排氣PM2.5:許多研究指出零件如輪胎與煞車皮的耗損、路面磨損等皆是非排氣PM排放來源,並占PM相當比例。

 

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以硫酸亞鐵去除污水含磷方法

芬蘭Aalto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污水去磷的新方法,可與傳統廢水處理法同時進行。該方法稱為使用硫酸亞鐵同時沈降法,無需另一個獨立的處理步驟,因為磷的沈降是與生物污水處理步驟同時進行。硫酸亞鐵在生物處理程序前先被加入污水中,之後溶於污水中的磷會與生物污泥一起被沈降,最後再一起被移除。在芬蘭污泥通常會被焚化,因此磷也會留在灰燼中而被當成肥料再利用。研究人員指出,最佳狀況時,污水中的磷可被去除80%以上,而鐵的添加量只需10 mg/L。該大學Dahl教授指出,使用同時沈降的方法,或可避免另外增加的處理階段、減少固體廢棄物量及節省能源,並省下數十萬歐元的操作成本。

 

研究發現奈米顆粒會出現在焚化爐殘渣

一項新研究首次經由整個廢棄物焚化鏈追縱工程奈米顆粒,結果發現,目前過濾科技能有效移除煙道氣中的奈米顆粒,但它也會黏在如飛灰和爐渣等殘渣,最終淪落掩埋場。研究人員把奈米氧化鈰顆粒添加在運往大型焚化爐的廢棄物中,結果顯示,焚化爐過濾系統有極高效力,能移除近100%奈米氧化鈰。但它仍出現在殘渣的飛灰和爐渣,而且其化學和物理特性都保持不變。這表示,處置它的問題將轉移到處理垃圾掩埋場和最終儲存場的爐渣和飛灰殘留物上。因此,奈米顆粒的暴露可能發生在運輸過程中或立即儲存時,或是企圖回收爐渣或飛灰所含物質如銅、鋁或鋅時。該研究強烈建議使用預防原則來制訂措施以管理奈米顆粒廢棄物,並進一步探索開發可分解的奈米顆粒。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7~2012.12.3)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7~2012.12.3

發布單位:環保署

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推出氣候友善投資新模式

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發起「變遷的動能:氣候友善投資的創新財務」倡議,展示成功的公私部門-民間融資機制,及支持氣候變遷適應和減緩行動的方法。該倡議將告知政府、投資者、企業、公共金融機構和媒體切實可行方法和手段,使全球得以轉向環境和經濟性永續增長。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私部門須進行重大投資,使全球邁向氣候安全的未來,公部門可協助開啟民間財源,確保支持氣候友好投資的政策架構。該倡議將同時受益於世界經濟論壇的綠色成長行動聯盟,此聯盟致力於提供清潔能源、交通運輸、農業和其他綠色投資。

 

歐洲環境署報告檢視歐洲水源現況及未來挑戰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ornment Agency, EEA)發表「歐洲水資源的現狀及未來挑戰」報告,共集結20122013年間EEA 9項研究發現。報告指出,2015年前歐洲地面水體僅48%將處於良好的生態狀態(如水架構指令的定義),目前已有63%的湖泊和河流棲地處於「不佳」保育狀態。最長期的水體污染問題來自農業用肥料硝酸鹽的污染,以目前的改善速率,硝酸鹽水平在未來幾十年仍會持續過高,而磷酸鹽及氨污染已以較快速率降低,此可從浴場水質的改善看出。農業及其它產業用水效率不佳,使歐洲許多地區夏季乾旱問題加重,每十年的旱災發生頻率從1971-1980年代的15個,上升至2001-2011年的28個,而北歐水災頻率也相對提高。報告提出了一些建議,如讓區域利益相關者有更建設性的對話,以加強河川流域的管理、河川流域為建立準確「水帳戶」的最佳地理規模等。

 

OECD發表永續物質管理報告

全球提取620億噸礦、木、金屬、化石與生質燃料及建材等自然資源,其中1/5變成廢棄物,應加以重複使用、回收或以對人類與環境安全的方式處理。雖然新科技已提升資源效率,但過去25年自然資源提取量增加6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報告「永續物質管理」強調綠色搖籃至墳墓(從原料開採、經設計、生產與消費者使用到產品壽命結束)方法的益處。此外,報告建議新方法使經濟成長與環境惡化脫鉤,政府須與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密切來往,以鼓勵合作、創新並節省成本。政府的角色在於施設法規、經濟誘因、貿易及創新政策、資訊分享、夥伴計畫等,來改善資源效率,此將需要採取政府一體的方式,才能確保不同政策領域之間的連貫性。

 

歐盟執委會提出第7環境行動計畫

歐盟執委會日前提出第7環境行動計畫(Environment Action Programme, EAP)法案,以指導歐盟至2020年的環境政策制定。歐盟及其會員國須共同分擔達成計畫目標的責任,具體步驟包括:淘汰有害環境的補助、課稅對象由勞工轉至污染、擬定歐盟執委會與會員國間的夥伴協議來執行歐盟環境法規、建置追縱歐盟預算中與環境相關支出的機制。計畫指出9項優先目標如保護自然及強化生態應變力;刺激永續、高資源效率及低碳成長;有效處理環境相關的健康威脅。此計畫建立在歐盟環境政策執行40年的成果上,並參考多項近期環境領域策略倡議,包括「資源效率路線圖」、「2020年生物多樣性策略」及「低碳經濟路線圖」等。

 

PRTR議定書第2次工作小組會議於日內瓦召開

奧胡斯公約(Aarhus Convention)下的污染物排放及轉移登記(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 PRTR)議定書日前於日內瓦召開第2次工作小組會議,以推廣該議定書及強化各國建立PRTR制度的能力。中國大陸環境保護部專家於會中表示,有興趣與議定書締約國合作以建立PRTR系統。與會者對智利PRTR系統的進展表示讚許,此外亦對拉丁美洲及中美洲建立該系統得到的正面經驗表示歡迎,並感謝西班牙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對該區推廣的努力。為進一步推廣議定書,工作小組對2013年在日內瓦舉辦的全球PRTR聯合圓桌會議的型式達成協議。其亮點之一是非官方雙邊主題會「PRTR大風吹(musical chair)」,所帶來的正面結果包括:免費PRTR資料庫自由軟體的提供、PRTR建立的支援及對PRTR建立中國家發布測量及估算方法的建議等。

 

美國環保署發布新休閒水質標準建議

美國環保署對各州提出新休閒水質標準建議,以保護民眾健康。該水質標準觸及更多的病徵、有更佳的暴雨後污染估算、提供更多海邊水域的保護性建議、鼓勵及早對岸灘訪客發出警告及促進快速水質檢測,其未增加任何新要求,而是各州在訂定標準時可以選擇利用的工具。這些標準根據多項最新健康研究,使用較廣的疾病定義,以辨識不帶發燒現象的病徵如腸胃不適等。美國環保署亦將縮短監測樣本結果可平均的天數,以更正確瞭解某特定時間的水質,也能更早通知民眾。強化的建議包括:可同時採用的短期及長期細菌水平量測,以確保正確評估水質;允許各州在採樣後幾小時內,即可決定水質是否安全的快速檢測方法等。

 

歐盟報告指出歐洲氣候變遷急需調適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新報告「2012年歐洲氣候變遷、影響及弱點」指出,歐洲各地都觀察到平均氣溫上升,且有南部降水量減少但北部增加的現象,而格陵蘭冰蓋、北極海冰和歐洲各地許多冰河正在融解、積雪減少且大多數永凍土暖化。近年來,諸如熱浪、洪水和乾旱等極端天氣造成歐洲損害花費不斷攀升。而在災害多發地區,人類活動一直是關鍵因素。報告指出,極端天氣事件預期會變得更劇烈且頻繁,若歐洲各地社區不進行調適,損害花費將持續上升,某些地區會比其他地區更難適應氣候變遷,部分原因是歐洲各地的經濟差距,而氣候變遷效應可能會更擴大差距。EEA執行長指出,氣候變遷是全球性事實,且變遷程度及其加速變得更加顯著,這意味著經濟的各個部分,都需要調適和減排。

 

英國公布能源效率獎勵計畫

英國日前公布能源法案與諮詢,擬展開一系列提升能效投資措施,包括支付業者所省下的每千瓦小時電力,引進業者與住戶經濟獎勵,助其更換節能照明、幫浦、馬達與其他設備。英國政府表示將諮詢設定能源公司目標來降低非住家能源需求、為工業界建立能效資訊中心、引進較佳產品能效標章制度、獎勵承諾只購買高能效產品的機構等。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長表示,節省10%電力需求可於2030年省下40億英鎊成本,相當於5座電廠產電量,同時減少450萬噸碳排量,相當1座大城市1年排量。政府計算其他能效計畫如「綠色新政」、「國內能源公司義務」與5,300萬住戶與企業裝設智慧電表等,應能於2030年減少近6.5TWh耗電。

 

美國開發出能降解PCB的菌種

美國研究人員宣布已開發出能有效降解多氯聯苯(PCB)的菌株。清理PCB通常須要挖出受污染土壤、焚化並存放於經安全化的掩埋場,此法相當昂貴。自然界中雖存在降解PCB的菌種,但速度十分緩慢,現地PCB在厭氧環境下的去氯化速率只達每105%Bioremediation Consulting Inc. (BCI)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下,已能大量培育強力PCB降解細菌,此類細菌不會致病,也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或改變水的酸鹼值,但能減少PCB分子裏的氯原子量,致使好氧菌在環境中變得更有氧時,進一步去氯及破壞整個碳環。研究人員指出,PCB是最難分解的化學品,然而BCI已可提供細菌來整治受PCB污染的地下水或土壤,現地或場外皆可施用,因此可能不用挖出受PCB污染的土壤。

 

科學家採用衛星資料追蹤全球大城市空污趨勢

特拉維夫(Tel Aviv)大學Alpert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藉助美國太空總署於2000年至2002期間發射的3顆氣膠監測衛星所蒐集的資料,追蹤全球189個人口超過200萬的大城市空氣污染趨勢,發現中國東北、印度、中東及中非為污染增加之領先區域。而歐洲、北美東北及中部地帶氣膠濃度降幅最大,最顯著為美國休士頓,降幅達30%Alpert教授指出,煙霧分析方法的標準化往往受到不可靠的監測站數據、政治人物或政府部門不願提供正確數據或甚至完全欠缺監測等因素所阻撓,當涉及減少污染的國際公約,此方法可平等追蹤各國是否遵法,協助敦促各國履行承諾,成功減污的城市可受到讚揚並成為其它城市的典範。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0~2012.11.26)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20~2012.11.26

發布單位:環保署

歐盟執委會擬限制多環芳香烴

德國聯邦環境署(UBA)執行長表示,在許多消費用產品上發現的多環芳香烴(PAH),具致癌、突變及生殖毒性,也具環境持久及生物蓄積,因此建議歐盟執委會藉由立法對這些具綜合毒性的化學品,施以可能的最高環境輸入量限制。德國兩年前的提案,日前終獲歐盟執委會的回應,歐盟執委會已根據REACH法規提出減少PAH議案,將對消費性產品施以標準上限,禁止任何產品含超過1 mg/kg的致癌性PAH,此法亦將適用於目前規範不足或完全無規範的產品。歐盟對輪胎施以PAH上限多年,但其它像衣物、把手、玩具或兒童用具等皆無此上限,故UBA很歡迎歐盟的提案。

 

聯合國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排放差距持續擴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歐洲氣候基金會共同發表「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水平比2020年要求水平高出約14%。若各國未採取立即行動,8年後的排放量將可能達580億噸,比UNEP20102011年預估值還大。報告指出,即使所有國家履行最高企圖心水準的保證和承諾,並遵行最嚴格規則,至2020年仍有8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差距。該報告估計建築、發電及運輸等部門有潛力實現大幅減排(約175噸二氧化碳當量),可在2020年前彌合差距並超過。亦有大量在國家層級可採取的行動,如建築規範、車輛燃油標準等,若擴大並加以複製也有助於減排。

 

英國將徵求證據以擬定廢棄物預防計畫

英國環境食品鄉村事務部(Defra)確認於明年初推出「證據徵求」,以供將於2013年底前推出之「英格蘭廢棄物預防計畫」(Waste Prevention Programme for England)政策方向擬定參考。該計畫將考量哪些產品類別及廢棄物流為採取廢棄物減量措施的關鍵領域。前回收部長Taylor表示,政府將致力於在廢棄物管理階梯(waste hierarchy)上更上一層,廢棄物預防將是英國政府未來12個月的政策重心。計畫幾乎確定將優先針對食品廢棄物下手,並鼓勵廢棄物業者加強與組織、企業、地方社區合作,以執行更有力的減量措施。不僅是處理食品廢棄物,食品供應者應可做得更多,將鼓勵公司減少食品掩埋量,也將與慈善團體及食品製造商研究如何除去食品捐贈上的障礙。

 

加州洛杉磯提案課徵土地稅以處理都市逕流

有鑑於都市暴雨逕流污染河川、湖泊及海灘,嚴重傷害海洋生物及污染魚貝等,美國加州洛杉磯郡提案額外課徵土地稅(parcel tax),以為處理都市逕流籌措財源。該增加的土地稅只要過半郡居民同意,即可通過。此提案受當地的水公司歡迎,因為該郡目前60%水源皆從郡外引進,每加侖逕流流入大海等同於須多花錢從別處加購一加侖的飲用水。洛杉磯地區水資源品質管制局(下稱水管局)日前通過命令,要求該郡88個城市必須在18個月內,提交暴雨清理方案,但各市表示此乃缺少財源支持且昂貴的命令。水管局官員表示,各市可嘗試用低技術的方式,如鼓勵家戶收集雨水、停車場重鋪可滲透地面等,新法規的設計將有彈性,讓市政府能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擬定淨水目標策略。

 

韓國警告碳交易制實施阻力大

碳交易機制做為減排溫室氣體市場導向方法,於全球迅速崛起,但韓國駐歐盟大使於布魯塞爾圓桌會議警告企業領導人與大使,提倡者須對業者強力反彈有所準備。首爾稍早通過類似歐盟碳交易機制,將於2015年實施,做為政府2020年減排二氧化碳30%計畫的一部分。計畫初始韓國政府分配100%免費碳權給企業,之後再如同歐盟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逐漸緊縮。而澳洲政府對前500大企業課徵碳稅且已產生通膨效應,並可能帶來政治後果,但制度自20127月開始後效果是正面的。歐洲於2005年啟動排放交易制度,但其對免費額度超量分配缺乏彈性。分析師表示目前每噸89歐元的碳價過低,難以鼓勵低碳投資或減碳,導致歐洲煤礦進口增加。

 

美國報告說明抽取地下水對河流流量影響

抽取地下水會減少相連的河川水流量 ,此過程稱為水井造成的河流量耗損(streamflow depletion)。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發布新報告,總結河流量耗損的主要知識、凸顯常見誤解並提出新概念。其主要結論包括:個別水井對河流量耗損影響不大,但許多水井抽水的小效果綜合起來,對河流量和水生生物棲地則產生顯著影響;河流量耗損在抽水停止後會持續一段時間,因地下水系統需要恢復時間,但對某些含水層,最大河流量耗損甚至可能發生在停止抽水很久後,而其全面恢復可能需要幾十到幾百年;河流量耗損會影響河流或含水層水質,因其溫度調節作用受損;河川附近永續地下水抽水量應取決於該河川的整體水量及社區或監管機關可接受的河流量減少總量,而非地下水系統自然回補的速率等。

 

報告探討環境影響評估發展之過去與未來

紐西蘭學者近期檢討環境影響評估(EIA)的進步,並評估EIA是否做好因應未來挑戰的準備。該報告概述EIA沿革,檢視它在世界各區的發展、趨勢及不斷出現的新類型,如健康影響和氣候變遷影響評估。並指出EIA在某些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影響評估資訊品質低落。而對EIA的改善則意味著克服「根深蒂固專業和官僚觀點」,以縮減文獻所呈現的最佳實踐思維和現實層面間的顯著差距,其後果「傾向於歸咎EIA程序」,而非實踐者。期望未來的EIA應脫離只是一個許可階段的思維,而是更接近組織內的關鍵決策,使其成為計畫發展與設計過程的一部分,而非計畫執行前的最後法律步驟,如此才可讓評估者、計畫提出者及利益關係者一起努力,規劃符合地方社區的環境與社會性需求方案。

 

澳洲建立全球最大海洋國家公園網絡

澳洲近期建立全球最大海洋國家公園網絡,保護面積如西歐大小的海洋區域,禁止在這些敏感區域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及從事商釣。此舉將保護230萬平方公里海洋,包括北昆士蘭海岸熱帶珊瑚海與澳洲西南部珊瑚礁,協助保護瀕危海洋生物。但禁止商釣卻觸怒了商釣業,尤以北昆士蘭為甚,休閒釣魚團體也對失去某些地區釣魚權感到不滿。環境部長表示,新海洋保護區僅影響約1%澳洲商釣,且政府將花費1億澳幣補償商釣漁民損失。休閒漁業將維持正常,因海洋公園離岸幾百公里,遠超出休閒釣魚活動範圍。

 

世銀新報告檢視本世紀末全球升溫4度的風險

1份世銀委託的科學報告指出,若國際社會不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本世紀末,全球將升溫4度,並引發一連串災難性變化,包括極端熱浪、全球糧食庫存量下降和海平面上升。該報告總結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將帶來的直接及間接氣候後果,如夏季均溫將在地中海、北非、中東等處上升6°C以上、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0.5~1公尺等。該報告指出,4°C的世界並非不可避免,採行持續性政策行動仍可將暖化保持在2°C以下,這是國際社會通過的目標,但也會帶給環境和人類一些嚴重損害和風險。科學明確顯示人類是全球暖化的原因,而且已觀察到所造成的重大變化。

 

沿海植被系統所存藍碳恐被低估

紅樹林、濕地、海草地等沿海植被生態系統是重要碳沉積地,若毀壞將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新研究估計,此類珍貴生態系統衰弱造成每年釋放0.151.02Pg (petagram)二氧化碳,每年經濟損失達60420億美元。沿海植被生態系統儲存所謂「藍碳」(Blue carbon)的能力較不為人知,此研究首度廣泛估計沿海植被系統被轉為其他土地用途導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該研究對沿海植被系統衰弱所致排量的中途估算值,接近英國每年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量。而棲地流失主因為地主將自然沿海地轉為其他用途(如農業)獲利較多。分析顯示沿海植被系統轉換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比先前想像的還多,需更多研究加強估算碳儲存、因土地轉換而釋出的碳量與碳流失最快的地理位置。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13~2012.11.19)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13~2012.11.19

發布單位:環保署

歐盟執委會公布保衛歐洲水資源藍圖

歐盟執委會公布「保衛歐洲水資源」(Safeguard Europe's Water Resources)藍圖,協助歐盟保護水資源並提高資源效率,並依水架構指令的要求於2015年達到「良好」水資源狀態。藍圖指出會員國必須採取3級行動計畫,包括:一、全力以現行法規,加強執行目前歐盟水資源政策,如透過濕地與沖積平原復育,增加自然水資源保存措施實行;二、於農業、漁業、再生能源與運輸等相關政策領域,增列水政策目標;三、透過「水帳戶」與水效率目標的使用,提高水資源效率。藍圖亦提議一「工具箱」供會員國做為範本使用,以加強國家、地區與河川盆地層級的水資源管理。除了維護環境與健康,藍圖亦指出確保歐盟水資源全力發展,將有助經濟成長與繁榮。

 

澳洲發表能源白皮書將提高再生能源比例

澳洲發表能源白皮書,期於2035年前,再生能源滿足40%的能源需求,2050年前則至85%,並企圖在此期間淘汰所有燃煤電廠。該白皮書重點集中在未來幾十年,天然氣和再生能源需如何發展以取代煤炭供應。據估計,要從煤炭轉變為再生能源,需投資2,000多億澳元建立新電廠和基礎設施,其中高達50%可能須專用於再生能源。此外,白皮書更將重點放在智能電力需求管理的必要性上。然而澳洲一直無法改變對碳捕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的執著,依照其2050年前達85%再生能源的提議,化石燃料(CCS)將佔29%、大規模太陽能16%、風力及屋頂太陽能13%,其餘以地熱、水力、及生質能補足。儘管澳洲過去10年再生能源有明顯進展,未來能源重點仍是天然氣。

 

歐盟暫緩將航空納入排放交易機制

歐盟氣候執委Connie Hedegaard決定,暫緩強制國際航線支付碳排放費用的計畫,讓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有時間設計另一套全球機制,避免交易糾紛。執委表示,已透過電話會議向27國會員國建議,歐盟將非歐洲國家往來航線排放交易機制(ETS),延至2013ICAO會議後實施。據悉此項暫緩措施是歐盟於日前ICAO理事會會議前,為獲得ICAO提出一個全球性替代性制度時間表,所設之交換條件,而ICAO會議則給予善意回應。執委指出,布魯塞爾受到ICAO理事會結論鼓舞有兩個關鍵點,因其清楚展示在等待全球市場導向機制啟動之際,如何擁有地區制度及朝全球市場機制邁進的進度與時間表。歐盟會員國原已準備自201343日起,對中、印等國未遵守ETS的航班執法,而美國法案也授權美國航班不參與ETS

 

英國WRAP發表家戶廢棄物與回收中心指南

英國「廢棄物及資源行動計畫(Waste and Resource Action Programme, WRAP)」發表新指南,突顯提高家戶廢棄物和回收中心(Household Waste & Recycling Centres, HWRCs)管理成效的機會。該指南是針對HWRCs管理的相關人士,包括地方當局官員、廢棄物管理公司及第3部門再使用夥伴,提供有效且具成本效益的管理建議及支持資料。並指出提供各種處理巨大物品和材料的回收設施,是改善HWRC回收率最重要的因素,而接受廣泛範圍的小型可回收品也能增加回收率。此外,設立再使用系統,無論單一容器或商店設施,都會正向影響回收率且有益於公關。WRAP指出,回收率在下列情況下可以改善:目標回收物的種類變多;當地有良好的路邊乾回收覆蓋範圍;HWRC配合路邊回收情況;公眾對該區域內既有的廢棄物及回收服務有良好的認知。

 

紐西蘭退出第2期京都議定書被批卸責

紐西蘭決退出第2階段京都議定書,學者批評此為虎頭蛇尾的作法,將帶來嚴重後果。但紐西蘭氣候變遷部部長為該國政策辯護,表示京都議定書「有毒」,基本上根本行不通。他認為應與美國和中國一致行動,該兩國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0%。若它們不參加,京都議定書就面臨死胡同。紐西蘭退出京都議定書後,即可以自行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但此作法並無法律拘束力,批評人士認為這根本就是逃避應有的責任。最新報告顯示,即便各國都達成自設的減排目標,全球氣溫在未來90年間仍會上升攝氏4 度,但實際的減排量更低,因此全球氣溫可能上升攝氏6度。科學家預測,若真如此非洲將有乾旱及嚴重的缺糧,全球珊瑚礁將滅絕,而紐西蘭南阿爾卑斯山上冰雪將只剩十分之一。然而,Groser部長認為,如果這些預測都成為事實,紐西蘭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性根本微不足道。

 

歐盟廢棄物出口持續上升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新評估報告指出,歐盟跨國運送廢棄物有增加趨勢,報告指出,歐盟越趨嚴格及統一的廢棄物政策,導致會員國將更多廢棄物質運至他處。且不管境內或境外,可回收材料需求漸增,尤其是在新興亞洲經濟體。而危險廢棄物交易於20012007年間增加,但20082009年因經濟衰退而使貨運量減少。經濟衰退後,塑膠與金屬廢棄物出口回升,並於2011年超過2009年水準。該報告表示因回收率上升、全球資源競爭激烈與廢棄物價值意識高漲,國際可回收材料交易將持續成長,危險廢棄物交易也預期增加。整體而言,歐盟須更致力於減廢,才能提高資源效率,這也是歐盟2020年成長策略的要素,而且也應鼓勵能產生較少或較不危險廢棄物的新科技與商業模式。

 

美國選民投票通過數十億美元保育議案

116 日全美選民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加稅,並花費資金於社區新公園上的議案。地方與州選票上的57項議案中,46項獲得通過,通過率81%。共21州的議案總共將提供20多億美元,包含7,670萬新資金支持水質、新公園及自然區域與工作農牧場保護。無論選民在選舉支持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贊成籌措保育資金的選票議案。57項議案中,「公共土地信託」與「保育運動參與」27件並贏得24件,通過率89%。此次麻州社區保育法案9件中有7件通過,休士頓通過1.66億公園興建以完成該市河口綠地網絡等。

 

城市永續性應以其生態足跡衡量

一個城市是否永續,已不能單獨來判斷,必須考慮到它所使用來自鄰近或遠方的自然資源是否永續、以及從全球角度來看城市的綜合資源耗用及對環境的衝擊。許多自行宣稱的永續城市在作「綠色城市」規劃時,常忽略其所引進的貨品和服務造成的環境足跡。世界正快速都市化,估計在未來四十年內,地球人口將超過90億,而至2030年,城市的土地面積將成長3倍。目前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所用資源多來自遙遠的農村地區,因此應以進行生命週期分析的方式,來發展永續策略,才能使提出者考量城市較廣泛的影響。此外,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所提之「生態足跡」概念,也可用來計算城市的真正影響及總土地需求。

 

韓國環境公司獲綠蘋果環境獎

直屬於韓國環境部的韓國環境公司(Korea Environment Corporation, KECO),本(2012)年再度獲得國際著名的環境友善獎項,取得了全球環境市場的肯定。KECO宣布獲選為「國際綠蘋果環境獎」得主,此獎項為國際權威非營利組織The Green Organization所主辦的「綠蘋果獎」之一。「綠蘋果獎」是頒發給全球各產業中具最佳環境作為、創新產品及服務之組織,自1994年獲得歐委會正式認可後,即被評為最具權威性的環境獎項。該獎項分為國家及國際兩部分,國際部分分別從世界各洲選出一名得獎者。此次KECO獲獎緣由是建立了國家廢棄物監測系統,以網路及無線射頻辨識(RFID)連結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及處理,不僅減排5,592噸的二氧化碳,還省下2,600億韓元的廢棄物處理費用。

 

奈米科技可使回收輪胎製成新建築材料

奈米科技可望運用於輪胎回收,製成高價值建材。奈米表面強化技術將運用在英國一家新輪胎回收廠,由廢輪胎與回收UPVC製造出同質木材取代物。由Gradena營運的輪胎回收廠是廢棄物諮詢公司與奈米科技專業公司的聯合企業,在擴大規模之前第一年,將處理約1,200噸廢輪胎,最終製成的木材替代品可依顧客要求套模,並切割成不同形狀,且有特殊物理化學特質,比天然材料還更理想,亦較不易因冷熱、潮濕、風、昆蟲和紫外線損壞,壽命終期時也可回收。業者指出,有效運用廢輪胎和UPVC不僅可減低垃圾量,還可製成新的可回收產品,未來甚至將推出下角料及壽命終期回收計畫,以達零浪費。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1.06~2012.11.12)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30~2013.1.05

發布單位:環保署

聯合國廢棄物管理會議呼籲因應全球垃圾危機

世界銀行統計全球都市每年產生約13億噸廢棄物,且預期至2025年將增至22億噸,威脅環境和人類健康,亟需採取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次的廢棄物管理全球夥伴關係會議今年在日本大阪舉行,與會專家試圖為此全球廢棄物管理挑戰找出答案,並透過較佳的協調獲得經濟與環境利益。不當廢棄物管理造成的威脅在低收入國家尤為顯著,其廢棄物收集率常低於50%。人口增長、都市化及經濟發展,均使廢棄物產量不斷增加,超過既有管理系統的負荷。透過改變產品設計、減少資源耗用、重複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等,可有效減少廢棄物。若處理得當,廢棄物管理可有效解決廢棄物問題,並可藉資源回收及再利用、創造新商機及就業機會、減少廢棄物管理運作(如垃圾掩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等,帶領人類走向永續發展。

 

歐盟推動禁用含氟溫室氣體

歐盟氣候執委海德格對冷藏業者表示,含氟溫室氣體(F-gases)應於2030年前減量2/3。在國際淘汰破壞臭氧的氟氯碳化物20多年後,歐盟開始推動禁用含氟溫室氣體,因其暖化效應較二氧化碳強數千倍,並推薦非合成替代物,如氨氣或二氧化碳。歐盟將於本月底舉行的UNFCCC會議,推動含氟溫室氣體緊急行動,縮短目前減排量與需求量的差距。海德格希望因海平面上升有沉沒危機的島國能共同合作,克服中、印等排放大國對抗禁用含氟溫室氣體的預期阻力。歐盟自1990年來碳排降低18%,但含氟溫室氣體使用量增加60%。歐盟會員國及部分企業以非合成物成功取代含氟溫室氣體,其中以丹麥成效最佳,歐盟以外國家則以瑞士為表率。

 

如無法大幅減碳本世紀地球可能暖化6

PwC顧問公司發表的分析報告警告,主要經濟體緩慢的減排速度,使地球本世紀末將「至少暖化6度」。該研究發現,全球排放量於2050年前需每年削減5.1%碳密集度,才能符合將上升均溫控制在2℃水準的議定目標。此削減幅度將比自2000年以來已實現的年均削減量0.8%高出6倍。該報告指出,政府和企業無法再將全球暖化2℃視為理所當然的預設情境,呼籲妥善規劃以因應更無法預測的極端氣候對供應鏈、長期性資產、及沿海或低窪地區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同時,高碳密集度的產業必須準備接受更「侵入性」的法規及資產受困的可能性。專家說,當前的挑戰是對全球經濟各層面實施兆億噸規模的減排,包括發電、能源效率、運輸與產業,以及擁有森林國家的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 REDD+)

 

澳洲公布認可標準綱要草案

澳洲政府公布「認可標準綱要」草案,在正式通過前聽取各方意見。澳洲環境部長表示,澳洲需要一個更簡單的環保系統,能提供較清楚的標準及更快作出決定,因此必須刪除現有環境法規中重複及耗時的程序。但簡化環境審查程序,並不表示標準鬆弛,草案所列標準與現行標準同等嚴格。聯邦政府正與各州及行政區合作,就簡化評估及許可程序達成雙邊協議。此綱要明定政府對達成雙邊協議所應採取的原則,包括:具國家層級環境重要性的提案,須通過高品質的影響評估;具國家層級環境重要性的許可方案,不得造成令人無法接受或非永續的影響等。

 

英國WRAP將焦點轉向閉環經濟

英國「廢棄物暨資源行動計畫」(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將推出新策略,要求企業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刺激經濟成長。WRAP執行長指出,在閉環(closed-loop)經濟中,產品以其材料可被再使用的前提下設計及製造,因此WRAP未來將強調創造閉環經濟對企業的好處。她指出,英國在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方面居領先地位,但僅少數大企業充分體認其環境及經濟效益,故應將此概念擴及供應鏈下層的中小企業。WRAP未來將聚焦於對廢棄物產量造成最大影響的產業及領域,如電子廢棄物處理計畫,以及藉由更好的設計來減少紡織廢棄物等。WRAP同時將促成供應鏈中不同領域的連結,透過企業間的合作減少廢棄物。

 

美國研發新方法協助社區規劃氣候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新工具,協助決策者與都市規劃者了解氣候變遷對地方可能的影響;如區域性長期溫度與降雨變化等氣候趨勢推測,可使規劃者評估風險及風險對作物、道路與能源建設之影響。當愈多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區域影響評估愈重要。新方法中,研究人員量化特定結果的可能性,並加入社經資料、不同排放量及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新技術結合氣候模型預測、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使用的耦合模式比較分析(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以及MIT整合經濟、人文、自然、地球系統的整合型全球系統模型架構。研究團隊正尋求社區合作。社區將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置納入基礎建設計畫極為重要,開發中國家亦能因此獲取最大利益。

 

希爾頓飯店推出床墊回收計畫

希爾頓飯店集團(Hilton Worldwide)日前推出計畫,將回收其美國境內旅館中85%的舊床墊,將所含的彈簧、木材、棉花及襯料等,再製成營建用材、地板或濾油網等。集團主管表示,過去兩年該集團單在美國即採購5萬個床墊,並暗示將把此回收計畫推廣到全球。上個月該集團比原訂時間提早兩年達成其5年減廢目標,較2008年減少20%廢棄物產量。希爾頓將採用其專利的Lightstay永續管理系統,報告及追蹤捐贈床墊去向,同時將修繕房間時清出的物品,捐給專門為企業捐贈尋找受贈慈善機構的Good 360。另外,希爾頓正收集100萬個二手肥皂,捐給Global Soap Project製成新肥皂,捐給衛生條件不佳的開發中國家社區。

 

澳洲啟動原住民碳耕基金

澳洲政府啟用第一階段的原住民碳耕(carbon-farming)基金-能力建構與商業援助流程,做為潔淨能源未來計畫的重要環節。未來5年,將投入2,230萬澳幣協助參與的原住民組織與土地管理人,提供直接財務援助或投資於更多碳耕作法研發。第1階段資金主要投入2部分:(1)可行性與評估:每筆最高5萬澳幣,協助研究碳耕機會、評估可行性、尋求專家建議與夥伴合作機會;(2)企業與方案建構:每筆最高30萬澳幣,協助既有計畫或已完成可行性評估的方案建立碳耕企業。資金可用於建立碳耕企業、僱用專案經理,或取得法規、契約或財務專家之意見。官員表示澳洲政府已核准4種碳耕作法,另有40種正在評估中,並將投入520萬澳元,發展更多適合原住民土地管理人採用的碳耕作法。

 

英國團體指政府缺乏行動使水資源風險升高

英國16個主要環保團體組成之「水藍圖聯盟」,警告因政府改善水資源管理速度過於緩慢,2013年英國水災與水資源短缺的風險已提高。該聯盟認為應以長期、永續的自然水系統管理方式,對抗不斷升高的水風險。該組織公布2015年前達成永續水資源的10個步驟,並肯定政府阻止不永續的抽水行為、在合理價格下擴展水表使用、並建立以流域為基準的管理方案,但在許多領域仍缺乏實際或法規上的進展。該組織指出在經歷2個乾旱的冬季後,今年夏季為史上降雨最多者,勉強使英國避免嚴重旱災。但只要再出現另一串乾旱冬季,該國將面臨嚴重旱災風險。該組織認為英國應利用泥炭地、沼澤地與植物儲藏與淨化雨水,而非讓雨水直接流入河川增加水災風險。

 

美國污水處理廠發現超級細菌

馬里蘭大學研究人員於美國幾座廢水處理廠發現超級細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醫院外的社區型MRSA感染亦有增加趨勢,其嚴重性不亞於醫院型感染,但研究人員對可能的環境污染源與社區民眾如何接觸該細菌仍未全面了解。此項研究首次以美國廢水為MRSA可能污染源進行調查,結果呼應瑞典先前於該國廢水處理廠發現MRSA的調查,證實美國廢水處理廠亦有MRSA存在。採樣發現4座廢水處理廠均有MRSA及非氧西林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樣本一半含MRSA55%MSSA;所有廠區83%之進水含MSRA,但含MRSAMSSA的樣本比率隨處理過程降低,僅1座未定期加氯消毒的處理廠出水含菌。廢水中分離出的MRSAMSSA各有93%29%對兩種以上抗生素具抗藥性,並有兩座污水廠MRSA的抗藥性及毒性隨處理過程增加直至加氯後殺死,顯示具較高抗藥性及毒性的菌株較易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存活。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30~2012.11.05)

一月 2nd,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0.30~2013.1.05

發布單位:環保署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三分之一來自糧食生產

研究顯示糧食生產造成29%的人為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是聯合國預估農業排放量的2倍。農業研究組織CGIAR的報告檢視所有糧食系統的排放量,包含毀林、肥料生產與運輸,而非僅耕種本身。CGIAR表示要減少糧食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需許多努力,而許多國家是可透過減少排放量來大幅降低成本,如中國只須提升肥料生產效率即能大幅減低排放量,英國則能透過消費較具效率的紐西蘭農場所生產的羊肉,而非自己所牧養來減少排放,全球改變肉食之飲食習慣而改吃素食,也能達減排效果。CGIAR的另1份報告並認為,氣候變遷將影響主要熱量來源之糧食作物玉米、小麥與稻米的產量,而耐受性較佳的作物如蕃薯、大麥、牛豆、小米、扁豆、樹薯與香蕉等,可填補上述敏感作物產量上的缺口。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將面臨重修

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將於2013年京都議定書到期時面臨重修,除考量是否禁用某些科技,在2011年摩洛哥馬拉喀什(Marakkesh)會議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決定延後提出禁止HFC-23相關碳權的提案,然而歐盟已決定20135月起禁止此類碳權。2012年底在卡達杜哈舉行的氣候變遷高峰UNFCCC,將促使與會代表們接受京都議定書的第2期承諾(Kyoto II),目前僅歐盟允諾將做出承諾。日本、俄羅斯和加拿大已拒絕,但UNFCCC將在杜哈會議上促其簽定,澳大利亞預期會承諾。

 

歐盟執委會提出環評指令修訂法案

歐盟執委會於1026日提出歐盟環評(EIA)指令修訂法案,將送交歐盟理事會及議會,簡化及加嚴原有指令。1992年的EIA指令已經歷多次修訂,但仍須依政策發展及法律與技術上的改變全面加以修改。提議的修改包括:(1)調整程序,使只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案件需要環評,為降低影響所提出的案件及造成地區性影響的小型案件,應以較低成本加快通過,如此主管機關才有更多時間評估大型案件;(2)加嚴法規以確保更佳決策及避免損害環境,替代方案的影響須通過更系統性的審查,主管機關須更清楚解釋其裁決;(3)簡化環評過程的不同階段,當涉及數項評估及數個主管機關時,藉由時間架構與新的機制以簡化程序。預期這些修改將產生更大的法規明確性而不會犧牲評估品質。

 

歐盟會員國達成船舶燃料含硫量限值協議

歐盟各水域將逐步採用新的航運燃料含硫限值,歐盟會員國環境部長支持該法規後,將正式頒布。2015年起,包括某些歐洲最繁忙水域在內的硫排放管制區,航運燃料的最高含硫量將減少90%,從目前的1%降至0.1%。國際海事組織的0.5%限值,將在歐盟管制區以外地區,於2020年前強制執行。高含硫量的航運燃料會產生二氧化硫及懸浮微粒,前者會導致健康問題和酸雨。歐盟執委會已表示計劃於2013年審查空氣品質法,使歐盟污染管制限值更接近較嚴格的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污染物安全水準。此外,歐盟應效法美國及加拿大,將整個歐盟海岸線劃為低二氧化硫及低氮氧化物區。

 

蘇格蘭公布二手物機構品質認證標準

蘇格蘭零廢棄物組織(Zero Waste Scotland)公布新國家二手物機構品質標準Revolve,另一份同時發布的報告顯示,46%民眾因擔心品質與可靠性,而對購買二手物品有所猶豫,70%以上民眾相信二手物具良好價值且通常比買新的還便宜。在計畫試驗階段,Blythswood CareFurniture Plus為蘇格蘭首先達到Revolve認證標準的兩家二手機構,另20家也正朝Revolve認證努力。蘇格蘭零廢棄物組織設立Revolve再使用品質標準,以喚起二手業意識,並增進消費者購買二手物的信心。此計畫2012年獲得65萬英鎊的再使用產業投資,以繼續進行改善措施,包括設立全國再使用電話專線,以方便民眾捐贈物品,並找到當地再使用據點。蘇格蘭二手業每年轉移掩埋場4.5萬噸丟棄物品,年產值2千萬英鎊,增加700個以上工作機會與5千個志工或支援職缺。

 

韓國完成未來十年自然公園管理計畫

韓國環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MOE)完成了第2(2013~2022)自然公園主計畫提案,以在「自然公園法」下提出自然公園保護與使用之長期發展方向。主要內容包含:1.藉由進行整合的自然資源調查並地圖化生態資源,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及復育、2.根據各公園的條件與特性,建立有效率的管理系統、3.藉由擴展生態價值來創造公園的自然與社會價值、4.加強導遊與住宿服務來提升生活品質、5.藉由簽訂公園保護協議及提供誘因,來擴展公園管理的夥伴關係。其中,MOE將特別致力於提升使用者方便性,以建立舒適的公園環境及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為達此目標,將採取如規劃禁酒精特區的階段性計畫、施行平日監控系統以防非法行為、建立導遊預約系統等。再者,MOE將建置系統以規劃出海洋生態體驗區、促進相關設施之設置及景觀的管理。

 

環保人士指責歐盟管理危險化學品不力

環保人士指出,歐洲市場化妝品與清潔用品中,仍有超過1千種潛在危險化學品未受管理,ClientEarth與歐洲環境局(European Environmental Bureau, EEB)表示,歐洲化學總署(ECHA)監督產業進展緩慢。EEB指出,全歐洲有超過3萬種化學品控管鬆散,許多恐危害消費者健康,調查並發現登錄文件中常有不完整、不正確與不相關的資訊,約1,500種潛在危險化學品仍繼續充斥歐洲市場。ECHA則表示,倘若發現業者的資料有問題,業者會被要求改善,REACH規定至少5%的文件須通過遵法查核,但並未規定達成期限。此外調查發現,有些資料並未妥善檢查,且ECHA未挑戰送交資料的業者。1,500項危險化學品中,有84項受目前規管系統監測,但只有40項被公告為高度關注物質(SVHC)

 

美國網站提供全美污水處理廠沼氣生產資料

美國「東北生物固體物及殘渣協會(North East Biosolids and Residuals Association, NEBRA) 」推出新網站,提供美國各地污水處理設施的厭氧消化和沼氣生產最新資料。該網站提供生物沼氣生產做為再生燃料潛能的關鍵資訊給決策者、市場分析師、專案開發商和水質專業人才。網站使用美國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全美有1,200多座污水處理設施,對廢水固體物(污泥)進行厭氧消化並生產沼氣,這些大部分是處理1百萬加侖/(MGD)以上的設施。然而3,300座主要設施中,有三分之二未對固體物進行厭氧消化及生產沼氣。此外,有13,000多座規模小於1 MGD的小型設施,其中只有少數運作厭氧消化,顯示廢水明顯有產生更多沼氣的潛力。而污水處理設施對其生產的沼氣也未充分利用,資料顯示三分之一生產沼氣的處理設施並未將之用做能源,只有約300座用來發電。

 

歐盟輪胎標章法於201211月生效

201211月輪胎標章新法實施後,歐盟消費者在購買輪胎時,將有更透明資訊供其參考。此法依據多種特定測試,給予歐盟消費者關於輪胎整體性能更高層級資訊。其性能標準包含:滾動阻力、濕煞車距離與噪音污染。自11月起所有於歐盟內販售的輪胎,都須標示標準格式的標章,包括歐盟外製造的輪胎。標章左上依耗油程度以AG顯示滾動阻力,A級為最省油。右上標示濕煞車性能,以時速50英里測試,每等級差距6公尺。標章下方則顯示車輛熄火後滑行通過測試機器所產生的噪音分貝量。而噪音標示下有歐盟輪胎標章法規號碼參照,包含車輛類型,C1表示汽車,C2C3分別表示輕型與重型商用車。

 

美國俄亥俄州推行流域管理計畫有成

根據美國環保署,流域意指水流向溪、湖、河口、濕地、水層或海洋等一般水道的區域,流域上點源與非點源污染共存,下游的水質及生物監測,可顯示上游這些污染的累積影響。因此,流域含地形與地質定義,而非傳統的人工界線如縣市邊界,以流域為導向的方式,提供較整體且廣泛的觀點來管理土地與水資源。俄亥俄州環保局的「發展當地流域行動計畫準則」,敘述以流域方法為處理流域水質與棲地惡化多重原因的全面做法,也是將問題區分優先順序、納入政府內外等利益關係人意見,以發展完整、整合解決方案的一個過程。目前該州土地近半數被涵蓋在60多個旨在保護州內水資源的流域管理計畫之下。近期成果包含減少流入農業區河流的沉積物與營養鹽、魚類重返受礦區酸性排水影響的溪流、及都市流域基礎建設發展策略的改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