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一月 11th, 2013

美國環保署修訂工業鍋爐及水泥窯等空氣排放標準

一月 11th,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25~2012.12.31

發布單位:環保署

美國環保署修訂工業鍋爐及水泥窯等空氣排放標準

美國環保署日前完成鍋爐與某些焚化爐清淨空氣法標準的修正案,將減少汞、懸浮微粒等有毒物質排放,回應來自企業、工業團體的意見,增加該法的彈性,並大幅降低成本。另外,美國環保署也完成「非有害二手物質法(Non-Hazardous Secondary Materials Rule)」修正案,以釐清哪些二手物質可作為非廢棄物燃料,使法規執行能更有彈性。此法將某些二手物質歸類為可作為燃料的「非廢棄物」,並允許業者向美國環保署申請以立法方式,指定某特定物質為非廢棄物類燃料。此外,美國環保署也發布2010年水泥製造業清潔空氣標準最終修正案。修正案維持自2010年標準顯著減排的施設,並給予產業額外時間來執行修正後法規。

 

聯合國大會通過UNEP升級為全體會員制

聯合國「我們想要的未來」方案向前邁進一步,大會決議「強化並升級」環境規劃署(UNEP),並使其理事機構成為全體會員制。該里程碑決議旨在提昇它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主導角色,負責制定全球環境議程,將允許聯合國所有193個會員國在20132月皆能參與UNEP理事會的運作,並遵循世界各國領袖在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里約+20)的承諾,以改進永續發展的體制架構。聯合國大會以認可里約+20峰會成果「我們想要的未來」文件,並採行UNEP新決議,來強調UNEP需更緊密地與非政府組織、青年、婦女、原住民、地方政府、企業及其他利益團體合作,並讓他們能正式且全程參與UNEP理事會及全球環境決策。

 

歐洲議會通過降低車輛噪音限值提案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通過降低車輛噪音限值提案,以保護歐盟民眾健康,並建議引進新車標籤制度,以告知買家新車的噪音水準。提議的新法規亦將設立無聲電動車警示音標準,汽車製造商是否在車輛上配置「車輛警示音系統(Acoustic Vehicle Alerting System, AVAS)」維持是自願性的,但整個產業須有一致性的作法。減少噪音法規在生效6年後將首次對批准的新車型實施。歐盟可就新限值對汽車產業的影響進行適當評估,新限值必須定期加以檢討,若必要將進行調整,然後再施行於所有將註冊、出售或進入歐盟服務的新車上。委員會亦呼籲歐盟執委會引進顯示新車噪音水準的新標籤制度,且噪音資訊須顯示於所有銷售點的技術行銷文件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出藍碳入口網站

海洋生態系統如紅樹林、海草草場以及鹹水沼澤等,都能儲存大量大氣中的碳,然而這些被稱為「藍碳」的棲地,其減緩氣候變遷的潛能至今仍常被忽略。為增進人們對藍碳的了解,以及宣揚有創意的、支持藍碳的方案,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UNEP)推出「藍碳入口網」。該網站是全球頂級以社群為主、全面性有關藍碳的網站,提供動態性平台,以討論藍碳議題、列舉全世界有關藍碳的計畫、為不同計畫建立網絡以分享資訊、意見、資源等。這個新入口網站是UNEP「藍碳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旨在建立全球性夥伴關係,來推動海洋及海邊生態系統的健全管理,讓碳的封存能夠繼續,避免溫室氣體排出。

 

美國加州溫室氣體交易制度即將實施

201311日起美國加州全球暖化解決方案法(Global Warming Solutions Act)開始生效,食品製造商Morning Star及該州其他350個企業,將必須為溫室氣體排放付費,各企業正企圖計算該法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並考量應採取的行動。此「2006年全球暖化解決方案法」涵蓋了約600個設施、數十項產業,業者須在2014年底依2013年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繳交州政府所發行的額度,每一額度代表一噸排放。依據Morning Star的計算,該法將於未來7年使公司成本增加2000萬美元。公司發言人指出,將把成本轉嫁至下游的食品製造商,而他們也將與消費者共同承擔多出的成本,全國民眾都將被該法所影響,他擔心該法對產業的影響,尤其面臨中國食品加工業的競爭。

 

研究顯示南極洲西部冰層正快速暖化

研究顯示,南極洲的西部冰層正以比原先預估快2倍的速度暖化。在西南極洲冰層的研究基地顯示,該區自1958年以來已上升攝氏2.4度,相當於全球平均值的3倍。研究者認為西南極洲冰層表面融化即使不會直接造成南極洲質量的顯著流失,卻會使阻擋該區自然冰流流入海中的西南極洲冰架脆弱化,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這些發現已使西南極洲成為地球上暖化最快的區域之一。科學家預測,該區冰層的融化造成每年海平面上升 0.3 mm,僅次於格林蘭島的 0.7 mm。該研究除了提供對西部南極洲的暖化現象更為完整的資訊外,也暗示若暖化現象持續,該區冰層融化的現象在未來將更趨嚴重,它亦突顯在西南極洲區建立更可靠的氣象觀測網絡的重要性。

 

香港將禁止高污染車輛以改善空氣品質

香港的煙霧每年造成3,000人的早逝,為改善空氣品質,政府決定禁止高污染車輛,並提供補助讓業者汰換柴油巴士和卡車。香港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高度污染的金融中心,造成香港空氣品質惡化的主因,乃因其擁有121,300輛商用柴油車輛,而其中超過40%Euro II或更差等級的車種,急需汰換。2011年香港有175天是高污染日,比2007年要多上1倍。香港路邊的二氧化氮的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限值的3倍。有鑑於此,香港政府於2011年宣布將補助港幣5.4億元讓業者汰換老舊的Euro II車種,補助每輛新車高達20.3萬港幣,至201210月,已發出3.4億元補助。香港政府將於2014年執行新的空氣品質目標,可望於2020年前達成。

 

美國環保署公布水力壓裂法研究進度報告

美國環保署公布目前進行中的水力壓裂法是否對飲水資源造成影響的國家型研究的最新進度。該進度報告簡述目前正進行的各項工作情況及最終報告的架構,但並未對水力壓裂是否影響飲水資源作任何結論。美國環保署表示,天然氣為未來能源的中心角色,此重要國內燃料來源具廣大經濟、能源安全與環境利益,目前所做研究旨在確保行政團隊安全並負責地持續致力拓展此重要國內資源生產。此次共公布18項研究計畫的進度、美國環保署研究方法細節及對這些計畫與分析的下一步行動,2014年末將公布研究結果報告草稿。美國環保署科學諮議會(SAB)將成立獨立專家小組,來審查並針對這些進行中研究提供個人意見,也將允許大眾提供意見供此專家小組考量。

 

紐約建築能源使用法規強制公開資訊

紐約世貿中心7號大樓(7 WTC),過去6年大肆宣揚其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評比(LEED)金級的認證,但在紐約市追蹤該市建築能源使用法規下,該大樓能源效率表現並不佳,在美國環保署能源之星計畫高效率建築評鑑中獲得74分,低於最低標準75分。2010年起紐約最大的商業建築須呈報能源使用,在2009年全美首條追蹤建築能源使用法規下,2012年首次強制公布資訊,大型住宅建築2013年也須公開。評比數據提供能源使用模式些許觀點,譬如老建築能源效率不一定差,反而因厚牆、少窗與較不通風於能源之星標章得分較高。紐約大部分二氧化碳排量近(8成)來自建築暖冷氣系統,要在2030年前達成該市減去總排量約1/3的目標,追蹤此類能源使用來降低成本與對抗氣候變遷頗為關鍵,最大型建築只占該市約略一百萬座建築的2%,卻占全體建築物消耗能量的45%

 

海水污染摧毀越南牡蠣農場收成

越南Man Quang灣有100家養牡蠣戶最近遭受嚴重打擊,他們 12公頃的牡蠣園收成疑因水污染在5天內完全被摧毀,預估共1000公噸的牡蠣死亡,是當地20年來最嚴重損失。當地養殖業者表示,牡蠣很少因為染病而死亡,應是海灣的水遭距牡蠣園 1公里遠的Tho Quang海產加工區的廢棄物所污染,導致牡蠣大量死亡。市府環保部門人員指出,專家已經在測試該區的水質以找出原因,兩年前市府曾因水質不佳警告當地民眾,勿在灣區裏養殖牡蠣。兩年前市府投資100億越南盾為該海產加工區興建1座中央廢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為 3000立方公尺,但僅足夠處理當地15家海產公司廢水量的一半。8月時有5家工廠才因廢水處置不當而被罰款,如今又因廢水的問題導致該區嚴重損失。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10年內全球煤消耗量將超過石油

一月 11th,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2.12.18~2012.12.24

發布單位:環保署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10年內全球煤消耗量將超過石油

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在2022年前,煤將趕上石油,成為世界首要能源,乃因中國和印度對煤的大量需求,而報告結論是,天然氣是短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佳選擇。此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和人口的成長導致需要大量用煤,若目前政策不變,煤消耗量將在10年內超過石油。至2014年中國的煤消耗量將佔全球的一半以上,而印度將取代美國成為第2用煤大國。美國是報告預測中全球唯一煤消耗量會降低的地區,突顯了頁岩天然氣在能源組合中的角色。當煤用量增加時,碳捕捉與儲存(CCS)技術便顯得更重要,但報告認為CCS不太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產生任何影響。布魯塞爾亦回應了此悲觀論點,因為歐盟雖然提撥了一筆2.75億歐元準備推展CCS技術的資金,卻找不到合適的CCS方案資助。

 

美國環保署更新飲用水法規訂定病原體標準

美國環保署更新飲用水中病原體含量標準,包括訂定大腸桿菌(E.coli)的含量上限來保護大眾健康。此修正後的「總大腸菌法」(Total Coliform Rule)將確保全美約15.5萬個大眾飲水系統採取步驟,防範對E.coli等病原體的暴露,這些病原體可能導致急性腹痛甚至腎衰竭或肝炎。在更新版法規下,若公共飲用水系統之E.coli測值超過最高污染水平(MCL)時,必須通知一般大眾。若E.coli或其它飲用水污染指標測值超過一定水平,飲用水設施必須評估系統並修正可能來源及污染途徑,而有超標前例的高風險飲用水系統則須實施更頻繁監測。公共水系統及其州及地方監管機關,必須於 201641日開始遵行此法。美國安全飲用水法要求美國環保署至少每6年須檢討1次國家主要飲用水法規,「總大腸菌法」為其中之一。

 

德國聯邦環境署公布修正版飲用水條例

德國聯邦環境署(UBA)公布修正後飲用水條例,首度新增關於飲用水輸送管線材質的強制性規定,將於 20121231日生效。飲用水系統的設計、安裝或使用材質若不妥當,可能導致病原體如退伍軍人桿菌的擴散。飲用水條例的修正使UBA得以建立評估管材衛生穩定性的強制性標準,並將取代現行非強制性綱領,在新標準生效後兩年,供水系統的新裝設或維護將只能使用符合這些標準的材質。現行的非強制性綱領及建議,是針對管線會使用的物質如塑膠、彈性體(如橡膠襯墊、膜等)、塗料、潤滑油及金屬等,UBA將在未來1-2年內提升這些綱領及建議為「評估標準」,並視需要新增材質種類。

 

韓國環境公團註冊斯里蘭卡廢棄物堆肥方案型清潔發展機制計畫

韓國環境部所屬的韓國環境公團(Korea Environment Corporation, KECO)於日前宣布,該公司已在斯里蘭卡成功註冊1項「廢棄物堆肥計畫」為聯合國方案型清潔發展機制(Programmatic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CDM),此計畫目的是將開放式掩埋場中的有機廢棄物做成堆肥。計畫總長為28年,估計2014年起,每年可獲得聯合國核可達成8萬噸的核證減排量(CERs),經濟價值約4.8億韓元。目前共有4項計畫被註冊為P-CDM,而此計畫是第一個海外註冊的P-CDMKECO與斯里蘭卡西部省廢棄物管理局於20112月簽署備忘錄,並於 2012127日完成註冊。KECO計畫為韓國民間企業加入海外P-CDM奠定良好基礎,對開發中國家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阿聯研究評估再生能源淡化海水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近針對偏遠且缺水風險的鄉村社區,以生命週期分析方法研究再生能源淡化海水或半鹹水的永續性。研究比較非電網海水淡化的3種方式:一、太陽能蒸餾器,讓陽光直接使海水蒸發,並將鹽分移除;二、地方性的光伏發電系統(PV-RO),產生電力來進行逆滲透,移除鹽分;三、傳統的中央逆滲透系統(RO),運送淡化後海水至平均 500公里遠外的地方。研究以生態指標法Eco-Indicator 99評估,結果發現,如將所有的影響以單一分數評估,則PV-RO影響為1,000,中央RO1,600,而蒸餾器約有3,400。太陽能蒸餾器評分不佳的原因在於,在生產鋼鐵和不銹鋼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氯化物。目前PV-RO方式生產 一立方米 的水的成本為7美元,而由傳統的中央RO廠生產 一立方米 的水的成本只要12美元。

 

英國將公布碳儲存可能地點

英國將在網路資料庫上公布約600處海岸附近貯存二氧化碳的可能場址,為全球首個此種類型的網上資料庫,將於2013年初啟動。該資料庫的目的在於提供潛在開發者關於英國外海可用的儲存資源資料,以加速英國碳捕捉與儲存(CCS)計畫的推展。英國擁有良好的外海二氧化碳儲存資源,然而其確切地點與容量尚是未知數,新資料庫則提供英國600處可能儲存二氧化碳的已耗竭石油與天然氣儲存層、鹹水含水層等,包括地理資訊、儲量預估、風險評估及做為碳儲存地點的經濟潛力。

 

全球百大企業致力再生能源發展

投資與保育機構報告指出,逾半數財富雜誌百大(Fortune 100)與三分之二全球百大(Global 100)企業已訂定減碳、再生能源或兩者皆包含的目標。其中名列Fortune 100 Global 100173家企業,有96家訂定減少溫室氣體目標為56%,其中23家訂定再生能源使用的具體目標,其他則將利用再生能源達成溫室氣體目標。許多公司由購買短期暫時的「再生能源額度」(Renewable Energy Credits)轉為採用長期投資策略如「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或就地方案等。此外,報告建議美國立法人員推行減稅或其他獎勵,如延續風能「生產稅賦抵減」,且建議無「再生能源發電配比標準」的州應建立此標準,並去除妨礙業者購買最低價再生能源與就地興建再生能源發電設施的政策。

 

研究顯示彈性壅塞費可改善空氣品質和健康

瑞典1份研究指出,在早晨及春天收取較高交通壅塞費,能抵消大城市汽車空氣污染引起的負面健康效應,該費目的是要減少壅塞和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研究亦顯示,如果交通壅塞費設對了,也能抵消氮氧化物、懸浮微粒和一氧化碳排放,使空氣品質更穩定,帶來正面健康效應。研究人員觀察斯德哥爾摩、倫敦和聖地牙哥的氮氧化物、懸浮微粒和一氧化碳污染程度,發現都會出現同樣的模式,即是儘管下午交通流量較大,但早上尖峰期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污染比下午尖峰期大。該研究的目的是要顯示何時應收取最高壅塞費,以便配合大自然自我清理能力,稀釋汽車排放。此研究仍在進展中,可望於2013年能提出關於收費、一天內的時間和季節性建議的精確數字。

 

加拿大橫貫公路將成為全球最長綠色公路

太陽鄉村公路(Sun Country Highway, SCH)公司與80多間企業與旅遊景點合作,進行100%大眾可使用的電動車充電計畫,連接加拿大各市鎮,建立全球最長、最環保的公路,充電站已沿加拿大橫貫公路設置。此計畫旨在刺激地方經濟發展,同時挑戰電動車製造商與汽車零件供應商加強插電式電動車的生產。SCH團隊預計於耶誕節前設置逾百座公路充電站,屆時總數將達200座。此充電網將使電動車車主橫跨加拿大東西岸時,不用花燃料費且100%零碳排。該公司目標不僅是減碳,更要向全球展示再生能源結合永續交通方式將如何引發下一個工業革命,同時該計畫將教育加拿大國民電動車的優點,例如可以減碳,希望其它國家也能採取類似的電動運輸策略。

 

研究指出墨西哥與其南方鄰國農業為全球暖化最脆弱國家

微觀預測(micro-forecasting)將墨西哥與其南邊鄰國列為全球暖化下最脆弱國家。兩項新研究指出未來幾年暖化與少雨的致命結合,將減少玉米與豆類等傳統作物收益及地方市場關鍵的咖啡收成。科學家首度提供幾為針對個別農場的氣候變遷預測,盼此項創新說服當地利益關係者提早規劃,如改用新種子、種植較強韌作物或放棄長久建立的家庭農場。新研究剖析現代玉米起源地與生產1/5全球高檔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地區,提供僅1平方公里的細節預測。研究指出墨西哥2080年前將損失1/41/3農產,中美洲農業輸出將縮減1224%,適合種植咖啡的中美洲部分土地2050年前將萎縮80%。美國Oak Ridge國家實驗室指出,這些最新的微觀預測模型已經成為提供細節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