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四月 15th, 2013

歐洲環境署呼籲國際船運減少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

四月 15th,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標題: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3.03.12~2013.03.18

資料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國際環保資訊週報

歐洲環境署呼籲國際船運減少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

歐洲環境署報告指出,船運業20年來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劇增,造成氣候變遷與空污問題,歐洲應有水域排放的監測、通報與驗證整合系統,以一併解決這兩種問題。船運是目前最未受規範的空污來源之一,但歐盟法規已做部分規範,如船用燃料硫化物限值比國際標準更嚴格。某些地區船舶懸浮微粒(PM2.5)排量占當地含量2030%,在某些繁忙港口和航道船舶可造成80%的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污染。19902012年間,歐盟港口發出的國際船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約35%,其他重要污染物增加3555%,但多數排放種類自2006年起減少。報告指出提高燃料效率或許是減少空污與溫室氣體最簡單的方法,建議改善技術並採用不同船舶操作程序。有些船運業者已轉用液態天然氣,能去除SO2排放量,並減少80%NOx20%CO2。管末減排技術如海水洗滌法也可減少空污,但無法減少溫室氣體。

 

聯合國呼籲建立風險管理策略以提高抗旱彈性

聯合國官員日前在日內瓦一個高階國際會議閉幕時呼籲,為使人們在面對乾旱時更具適應力,各國政府需建立納入抗旱準備、監測和資訊服務的協調國家計畫。世界氣象組織(WMO)、糧農組織(FAO)和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UNCCD)首長在1份聯合聲明中表示,提高旱災預測並使該資訊流通以讓社區採取行動,此全國政策架構是不可缺少的。聲明指出,全國乾旱政策取決於一國的當地情況,永續發展是讓社區更具適應力的關鍵,可避免採取使土地進一步退化的短期回應措施,而採取使受乾旱影響地區復原的行動。根據聲明中的數據,1950年以降,全球旱地每10年約增加2%。會議並提倡多部門方式,說明當地方、區域和國家政府等行動者皆能協調其努力時,旱情資訊和服務的推出才會最有效。此外,資源管理者、教育工作者、醫療服務提供者、民間社會和非政府組織、私營部門等,應參與政策制定和實施。

 

歐盟執委會發表綠皮書諮詢塑膠廢棄物問題

歐盟執委會發表綠皮書,針對如何減少塑膠廢棄物之環境影響,使塑膠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更為永續展開討論。歐委會表示,目前歐盟廢棄物法規並未針對塑膠廢棄物所帶來的特有問題有具體施設,此綠皮書旨在蒐集事實及觀點,以評估塑膠廢棄物的影響並決定歐洲因應策略。為此歐盟執委會邀請利益關係人,對是否及如何調整現有立法,以處理塑膠廢棄物問題,並提倡塑膠廢棄物的重複使用及回收再利用高於掩埋提供意見,尋求對可能回收目標的成效、掩埋禁令、掩埋稅與垃圾收費制(pay-as-you-throw)之看法,同時問及如何改善塑膠模組式與化學設計來改善可回收性、如何減少海洋垃圾及是否需要推廣可生物分解塑膠。此含26項問題的諮詢將持續至20136月初,結果將供2014年政策行動參考。

 

世界野生動植物大會通過多項物種保護決議

三年一度的「世界野生動植物大會」通過強力措施保護多種珍貴木材及海洋物種免受過度砍伐或捕撈,並宣布將33日訂為野生生物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最後確認通過,將先前5種具高商業價值的鯊魚列入附件2,此後買賣該物種須獲得CITES許可,且須提供永續及合法捕獲證明。大會也首次通過陸上行動策略,共同處理大象盜獵危機及象牙交易,針對涉及或受非法盜殺影響的30國設定行動方案,也對持續討論象牙交易等達成協議。另決定成立「野生動植物事件支援團隊」(Wildlife Incident Support Teams) ,由執法人員及相關專家組成,當國家受到顯著盜獵事件影響且涉及非法交易或持有大規模CITES列表物種時,可請求支援。

 

英國首席醫療長敦促將抗生素抗藥性列入風險清單

專家指出,細菌正迅速發展出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預估抗生素只能再維持其效力數十年,為此英國首席醫療長(Chief Medical Officer)再次敦促政府將其加入「全國緊急事務風險清單」中。當人造抗生素被排入土壤中,土壤就變成新抗生素抗藥菌株生長的完美溫床,而每年從各來源進入土壤系統的抗生素數量相當驚人。歐洲危險物質指令列出129項應優先管制的最毒物質,抗生素卻不在名單上,因此不會受到常規檢測,且其在環境中的普及程度也鮮少受關注,這在中國及印度等國特別值得關切,因當地有相當龐大抗生素製造產業,但相關法規卻有些鬆散,當這些工廠污水未受處理即排出,河川及土壤便會受到污染。若要對抗此一已形成的全球危機,就需各種不同科目及領域的專家進行國際合作。

 

美國環保署未修訂居家灰塵鉛含量標準受抨擊

美國環保署(EPA)2001年以來,一直未修訂保護兒童免於鉛中毒的關鍵風險標準,其結果使孩子們持續暴露於含有害鉛微粒水平的居家灰塵和庭院土壤中,導致智力降低、注意力障礙和其他健康問題,科學家和兒童健康倡導者指出乃因此標準造成假的安全感。EPA 2001年訂定的標準允許遊戲區土壤含鉛量,比加州所做的模式顯示保護無損兒童智力之所含量還高出5倍。但自2001年以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當兒童接觸到遠比以前所認定低的鉛含量水準時,即造成顯著損害。20125月,疾病防制中心自1991年後首次修訂兒童血鉛標準,將須啟動公共健康行動的含量降低一半,而紀錄顯示EPA自收到2009年環境與兒童健康倡導團體的請願後,已著手檢討居家灰塵含鉛標準,但EPA官網表明20149月前應不會宣布任何變動。

 

澳洲將要求煤層氣開發案須經聯邦評估

澳洲政府對煤層氣及大型煤礦開發案可能影響的水資源將加強保護,將提出「1999年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修正案,要求對水資源有重大影響的煤層氣和大型煤礦開採開發案,須經聯邦評估和批准。環境部表示,政府將向企業要求更多資訊,但並不希望造成不必要的延遲,這些新要求的資訊很多都在州級評估程序時即已蒐集。使開發案成為具國家環境重要性,可以獲得獨立專家科學委員會(the Independent Expert Scientific Committee, IESC)的全部資源及其分析,此次修正也能對IESC在全國環境批准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聯邦法律依據,並支持由2012年各州議定並開始運作的現有科學程序。澳洲各地社區已對煤層氣對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的影響表示嚴重關切。2012年所成立的IESC將持續針對可能須經聯邦評估的煤層氣和大型煤礦開發案提出建議。

 

亞銀報告指出印度等多數亞太國家嚴重缺水

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亞太水資源論壇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正面臨嚴重缺水,必須採取改善水資源管理步驟。「2013年亞洲水資源開發展望」是首次對該地區內每個國家水資源安全程度的研究,發現49國中有37國沒有足夠水源,最差的包括印度、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柬埔寨、吉里巴斯、諾魯和吐瓦魯。氣候變遷造成更頻繁的洪水和乾旱、河流湖泊污染、城市化、過度抽取地下水及人口膨脹等現象,意味著許多亞太國家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該研究檢驗各國水資源安全的5個不同層次,包括取得清潔飲用水和衛生設施、工業和農業用水可得性、城市地區供水系統等。該地區人口僅35%有安全供水,更糟的是,只有23%南亞居民和21%太平洋島國居民有自來水。ADB專家希望該報告能促使各國政府採取行動。

 

研究顯示欲達成2度C目標政策時機最為重要

近年來國際氣候議題著重於控制全球氣溫在工業革命後上升2oC以內,科學家進行模型研究,估算達此目標之成本與條件,企圖說明各種不確定性並結合兩方面來看:可能減緩氣候變遷的科技與社經選項,與溫室氣體排放所致地球物理反應,同時考慮政治因素,調查不同碳價與情境下,維持一定溫度目標的可能性。研究發現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下,未來全球碳價維持每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CO2e)1美元以下,控制暖化2oC以內的可能性實際上是零(0.1%),若全球碳價每噸CO2e 40美元,達到2oC目標的可能性逾66%,但若無碳補存(CCS)技術,以40美元碳價達到目標的可能性降為50%。此外,影響能源需求的社會發展,如提高能源效率,將比科技的不確定性還重要。研究顯示政治是影響目標達成可能性的主要因素。而若延遲行動至2025年,在中度能源需求與科技發展情境假設下,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將從66%減至35%

 

德國車商將使用二氧化碳做為汽車冷媒

德國汽車製造商表示,將取消在新款車輛上改用含氟冷媒HFO-1234yf的計畫,而是在未來改用二氧化碳。此決定代表德國汽車製造商將無法遵守歐盟2013年須開始更換現有氫氟碳化物冷媒HFC-134a的限期。HFC-134a的全球暖化潛勢(GWP)為二氧化碳(其GWP1)的1430倍。原本DaimlerVolkswagenAudiBMW等德國車商,預訂在2013年開始使用HFO-1234yf(其GWP4),但2012Daimler測試發現,此冷媒在車禍時有起火的危險,於是Daimler現也與其它德國車商一樣決定發展使用CO2製成的冷媒,認為是最具未來性的解決方案。專家指出,使用二氧化碳的冷卻系統供應商需要時間來擴大生產,事實上Daimler計劃將持續使用HFC-134a數年。

美國環保署政策提案顯示全力支持環境正義

四月 15th, 2013 Posted in 5-1.重要國際環保新聞 | No Comments »

標題:重要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3.03.05~2013.03.11

資料來源:環保署永續發展室國際環保資訊週報

 

美國環保署政策提案顯示全力支持環境正義

美國環保署(EPA)近日發表「2014環境正義計畫進度報告」指出,該署公民權辦公室2項擬議的政策修改,其中之一將授權EPA在必要時,可廢止各方面皆遵守聯邦法律的州級排放許可。1990年代EPA詮釋公民權利法第6條規定(Title VI),如果州級環境單位所發許可會對「負擔過重社區」造成負面、差別影響,該單位可被控告歧視,此立場被正式寫成「草擬綱領」,隨即引來許多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運動人士的申訴,然而皆因無法克服EPA認定若只要許可人遵守排放標準,即沒有「負面影響」的假設而敗訴。但EPA近日悄悄發表1份政策文件,反映EPA對執行Title VI的當前想法,並將取代「草擬綱領」。第2份文件則說明EPA為環境正義運動人士社群建立新申訴及調解方法,如EPA資助的運動人士與州級單位間的調解等,皆顯示EPA轉向支持環境正義的立場。

 

歐洲提出方法量化生產與消費所致環境壓力

歐洲環境局(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提出方法量化歐洲消費模式與經濟產業造成的環境壓力,以助採取行動達成脫鉤。討論兩種分析方式,生產觀點考慮歐洲工業與服務提供者產生的直接環境壓力,如礦業及土石業開採資源、電廠造成空污等。消費觀點著重歐洲消費者造成的間接環境壓力,此法將生產相關壓力歸因於廣大的產品與服務種類,並算入歐盟進口產品內含的壓力,使用環境投入產出分析(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 Output Analysis)以預估個別產品種類和歐洲整體消費所產生的最終環境壓力。並討論原物料使用、溫室氣體排放、造成酸化的空氣排放與造成損害地面臭氧的空氣污染物等4種環境壓力,所提方法亦可評估其他如土地及水資源使用等環境壓力。因環境壓力資料可直接比對經濟支出,決策者可藉以了解何種產業輸出最能成功將環境壓力與經濟發展脫鉤。

 

歐盟執委強調須加速邁向高效率磷使用

歐盟環境執委Janez Potocnik在第1屆歐洲永續磷會議上強調,須加速邁向高效率磷使用的重要性,指出資源效率、環境考量及原物料供應安全為3個主因。至於回收再利用,則論及三個潛力領域-糞肥、污水及生物廢棄物(bio-waste)。在糞肥方面,硝酸鹽指令(Nitrate Directive)藉由限制磷流入水體環境中,已帶有鼓勵磷回收的設計,歐盟在加工糞肥方面已取得良好進展,主要挑戰為將加工後糞肥運離養分飽和區域及更精準地使用,以將養分流失減至最低。在污水方面,最新的「水藍圖(Water Blueprint)」列出某些有趣選項,如使用更多「灰水」於農業上等。至於可生物分解的廢棄物,若能進展至禁止掩埋,將有益此重要磷源的回收,目前相關單位亦正擬訂生物廢棄物做為肥料用途的標準,此與肥料法規修訂有相當關聯性,回收磷為其中的主要目的,故此法規修訂對有意銷售創新產品的業者應非常有助益。

 

德國聯邦環境署公布2013年工作重點領域

噪音防制、海洋保護、永續建築及生活,皆列為德國聯邦環境署(UBA)2013年工作重點領域。UBA署長表示,該署研究顯示低量及持續性的40分貝晚間噪音,會明顯增加心血管及心理疾病,主要噪音來源為公路交通。UBA調查指出約有54%德國人感覺受到居家附近汽車及貨車干擾,另有1/3人口感覺受到火車噪音干擾。除了保養鐵軌及更新煞車零件外,依噪音程度徵收鐵道鋪設費用亦可鼓勵既有零件的翻修。至於海洋保護,人類對海洋最嚴重的干擾莫過於多年的非永續捕撈,為此UBA支持歐盟執委會於20142020年禁止丟棄意外捕獲的提議。此外,德國北部及波羅的海最嚴重的問題為優養化,而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可在這方面提供更多誘因。在永續建築及生活方面,除了有良好隔熱及使用再生能源外,也應包含原物料的節約使用。UBA建議在建材上標示原物料內容及回收性,並優先考量使用再生二次料。

 

英國推出2020年活動零廢棄願景路線圖

英國廢棄物暨資源行動計畫(WRAP)與活動產業合作,推出「零廢棄活動:2020年願景」(Zero waste events: a 2020 vision)路線圖,目標是在2020年前達成全國活動不產生任何需要送至掩埋場的廢棄物。雖然有些產業活動可達50%的回收率,大部分平均僅達15%,因此有大量廢棄物被送進掩埋場。此路線圖吸取2012年倫敦奧運及帕運(殘障奧運)的經驗,制定出一系列活動及其產業能採取的步驟以達成永續。此路線圖:對產業如何在2020年前達成零掩埋目標勾劃出明確願景;挑戰產業考量如何在整體供應鏈中以更多合夥運作、個別努力或共同合作來達成減廢目標;及指出準備和舉行零廢棄活動時須考量的步驟,無論大小、性質地點、商業的、文化的或運動的。減少廢棄物成本能使此360億英鎊的產業節省顯著開銷,活動產業可利用此路線圖之簡單、集體的努力來改善企業收益。

 

新研究支持航空界實施全球性排放交易制度

英國大氣學家研究指出,唯有靠排放交易制度(ETS)等全球市場措施,航空業才能達到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2020年起碳中和成長的目標。研究報告探討3種減排情境:技術改良、生質燃料加速發展與碳價模型應用,發現技術改良於2050年每年碳排放量將增至1.638兆噸(2006年為3.91億噸),而較多生質燃料使用只能減排5%,碳價應用是消除減排量與目標落差的唯一選擇。此篇報告發表同時,ICAO高層會議為達成全球協議解決航空排量的商談似乎停滯不前,雖然歐盟已決定停止將航空業納入ETS一年。近期ICAO會議預定考量碳補償、獲益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 with a revenue-generating component)與全球全面實施ETS3項市場策略。環保人士表示,新報告使ICAO今年必須面對其責任並協議全球措施。

 

Ecover公司支持倡議僱用漁民清理海洋廢塑膠

Closed Loop RecyclingEcover公司的支持下,歐洲「零廢棄海洋」(Waste Free Oceans, WFO)倡議日前推出計畫,將僱用歐盟漁民收集英國周邊的廢塑膠,送至英國Closed Loop公司,與回收高密度聚乙烯(HDPE) 及植物塑膠合製成新塑料。此倡議的目標在於減少漂浮於歐洲海岸線的海洋垃圾,同時向消費者傳達反垃圾的重要訊息,突顯回收的重要性及二手塑膠做為資源的價值。WFO將僱用歐洲漁民使用既有捕魚拖網及新科技來清理漂浮的海洋垃圾,帶回陸上回收及分類。設有特殊拖網的船隻每次可收集約2-8噸的廢棄物。此計畫旨在2020年前教育所有對抗歐洲海岸線垃圾的利益關係人,相似計畫已在比利時、西班牙、德國、希臘及奧地利等國推出。

 

都市廢棄地可經復育成為草原物種棲地

復育技術常用於對抗密集農業與廢棄場址所造成的植物物種流失,新研究探究復育技術用於都市廢棄地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在德國柏林測試都市廢棄地變為物種豐富草原之可能性,於2008年秋季播下3種不同混合方式的種子,3年來定期監測,每年春天、夏初與夏末匯集3次所發現的草原物種名單。3種種子混合方式為:一、包含27種地區的草原種子;二、同一種子加入菌根幫助發芽;三、來自鄰近自然保育區的16種混合脫粒乾草屑。結果發現3年後所有播種區皆比未播種區有更多不同物種,且前兩種草原混合有80%物種建立族群,比後者(75%)稍多。研究也探討土壤特性與人為因素是否影響草原生長,發現土壤特性如大量碎磚與高土壤pH值(強鹼),會影響許多不同草原物種建立族群數量,但許多物種仍持續生長,人為因素則對種子生長無顯著影響。

 

英國水務公司將投資於新污水發電技術

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日前公布計畫,將斥資2.5億英鎊擴大其污水發電計畫,以確保該公司能以再生能源滿足其五分之一的電力需求。該公用事業公司已使用厭氧消化科技發電,提供其14%的年度電力需求,現在則計劃在其管理的6個污水處理廠安裝「熱水解處理技術(Thermal Hydrolysis Process, THP),預期將顯著提高厭氧消化程序的效率。THP廠的效果有如巨大的「壓力鍋」,除了提高沼氣(biogas)生產效率外,亦能減少消化液的產生量,並可削減一半將運至農田當肥料的貨車需求量,一年可省下200萬英鎊。該公司預估,THP廠安裝再加上計劃推出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能使它以再生能源滿足該公司20%的電力需求。

 

加州Glendale市六價鉻清除方法測試結果出爐

美國加州Glendale市耗費逾10年約900萬美元的地下水六價鉻高科技清除方法測試顯示,兩項被測試的方法皆無法可靠降低濃度至州定公共健康目標值。該區大範圍的地下蓄水層被久遠前即停工的航太製造業所排出的六價鉻所污染。測試結果顯示即使除污方法能接近目標,也將耗費數千萬美元並逾20年。此成本與可行性報告在州政府官員訂定六價鉻法定限值之際扮演重要角色,依規定官員擬訂六價鉻法定限值(預計20157月公布)須儘可能接近公共健康目標值0.02 ppb,目前加州最高總鉻標準為50 ppb。據研究,若全年使用當地水井,如Glendale水廠般大小並使用測試過的去污方法,將比使用輸入水(imported water)便宜。方法之一是使用樹脂去除六價鉻,每英畝呎的處理費約500美元,輸入水則須847美元,但此估算反映的是5 ppb的情況,離公共健康目標值尚遠。